
安全生产的中国问题
有人因为家人遭遇事故正在利用社交平台维权;
有人因为瞒报事故现在仍在地下;
有人因为违规存放危化品导致爆炸事故至今未走出丧亲阴霾;
......
有人说这不是单纯的中国安全生产问题,
这是安全生产的中国问题。
中国的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的中国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的安全生产问题,是发生在中国的、单纯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安全生产的中国问题,就不单纯是安全生产的问题,而是中国有关安全生产的各种问题。
但不断发生的事故证明,中央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并没有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责任追究的力度加大,但没有能从根本上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努力在监管,但没有能监管∩到位。
问题到底在哪里?
01 事故多发是国民素质问题的社会表现
安全生产事故是发生在生产经营领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恶性后果,有后果必有前因。
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外乎四个方◤面: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的不安全环境及管理的缺失。
而物(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是由人控制和使用的,管理亦是人的管理,因此,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的因素,人的隐患是大的、根本的隐患。
人是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安全事故与三种人的素质关联,政府官员、企业负责人、一线工人。
地方领导干部的短期行为,急功近利思想、唯上唯考核趋动导致规划、审批、许可置安全生产于不顾,埋下安全隐患的种子。
为了在一岗位任期内“政绩”突出,“先上车后买票”,违规审批、许可,甚至为了利益的攫取,非法审批、许可(安全生产事故背后的问题),天津“8·12”爆炸事故就是佐证。
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只有在发生重大事故后实施责任追究才得到有力体现,更多的是文件发发,会上说说,缺乏过硬、过严、过实的举措。
企业负责人重效益轻安全,安全投入(人、财、物)不到位,侥幸心理、经验主义导致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总觉得安全生产事故离自己很遥远。
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6·3”特大火灾∏事故,企业负责人没想到他这个企业会发生126人死亡、76人受伤的惨剧,但事实发生了;
江苏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企业负责人没想到他这个企业会发生当天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的惨剧,但事实发生了。
是企业负责人“没想到”,更是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没素质”,平时安全生产“没行动”。
一线工人习惯性违反劳动纪律、违反操作规程,导致大量安全生产事故他们既是事故的受害者,也是事故的制造者。
图省事、怕麻烦,不严格执行劳动纪律,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可能十次、百次、千次、万次侥幸没有发生事故,但就∏那么一次“碰巧”而“一箭封喉”致其死亡。
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是一个@表象问题,深层次的是管理者、劳动者素质修养、良心道德问题。
只有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重塑“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中华传统美德,减少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非法违法、违章违规的行为,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02 安全生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安全生产是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人、物、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动态管理过程,只要有生产经营活@ 动,安全生产就如影随行,这决定了安全生产本质上的永久性,所谓“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改革开放30年来追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安全生产在规划设计、行业规范、生产工艺方式等方面标准不高、起点偏低,安全生产问题“欠帐”太多,安全隐患积踵难治,这决定了安全生产客观现实上的艰巨性。
因此,安全生产形势要得到根本好转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搞“运动式”、“口号式”的要求是急躁情绪、浮躁心态的表现,用管机关管干部的一套思路和办法来管安全、管企业、管工人行不通。
要正确认识安全生产政府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的关系:安全生产政府监管属于外因,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属于内因。
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起着加速推动作用。政府监管的力度和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原因。
如果政府监管满分为100分,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满分为100分,不出安全生产事故满分为100分。它们的关系可为:
政府监管0分+主体责任落实100分=安全生产100分
政府监管100分+主体责任落实0分=安全生产0分
也就是说,政府监管,再多的会议、文件、检查、执法企业行动不到位,结果还是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反言之,如果企业能把安全生产管到位,就是没有政府的监管,也不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要以行业分类摸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本情况,以便监管“心中有数”。
要扎实抓好安全生产的宣传培训,提升“安全”素质。
要加快制定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要加大事前执法力度。
要对安全生产的历史“陈帐”进行梳理并采取补救措施。
03 事故调查问责理念的强化与事故调查本质理念的弱化
强化事故问责,是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的重要举措。尤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出台之后,生产安全事故对党政领导干部的问责力」度加大。以近年来四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为例。
2013年吉林省长春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6·3”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19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中政府机关党员干部11人,另有22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2013年山东省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15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中政府机关党员干部6人,另有48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2014年沪昆高速湖南邵阳段“7·19”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爆燃事故,35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中政府机关党员干部13人,另有72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2014年江苏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18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中政府机关党员干部15人,另有35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以上四起事故,共有政府机关党员干部48人被追究刑事责任,175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毫无疑问,强化事故后对党员干部的问责,既是表明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更是给那些在安全生产问题上仍然存在糊涂认识、侥幸心理、“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的人敲响了警钟。
但回过头来思考,事故后对大批党员干部的问责,除了对干部履职的警示,对事故本身的意义作用是什么呢?
事故后的问责是警示和责任的归咎,而事故前履职的问责,是推进监管履职、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工作到位,进而控制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因此,问责的目标和理念要转变,要变重事故后问责为更重事故前问责。“亡羊补牢”式事后问责固然必须,“亡羊”前“补牢”问责,才不致于“亡羊”。问责的根本目的也正在于此。
而目前事故前问责几乎为零。
欧美发达国家目前事故调查所普遍具有的理念是:事故调查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归咎责任,而是要找出事故的真正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及时修正行业标准和◢管理措施,从而预防类似行业发生类似事故。
而我们陷入“事故>查处追究>再发生事故>再查处追究”的怪圈。
我们的重大事故调查,基本上是:出事故调查报告,落实责任追究,召开一次紧急会议,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要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然后——结束。
套路式、“八股文”式的事故调查处理,没有真正起到“预防事故”、总结教训的作用。
事故调查问责理念的强化与事故调查本质理念的弱化的这一不平衡性,需要亟待解决。
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安全监管任重道远。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监管※问题,需要有勇气正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感受历史的厚重,致敬前辈的荣光!今天带您走进这段历程,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安全生产开创史。(延伸阅读)
? 1949 提出
毛主席说,应该有
1949年9月29日,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其第三十二条中就提出 “实行工矿检查制度,以改进工矿的安全和卫生设备”。
? 建国 设司
周总说,必须有
新中国一■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就设立了劳动部,在劳动部下设劳动保护司。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部门也相继设立了劳动保护、科、股。在政府产业主管部门也相继设立了专管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机构。
? 1950 定职
周总说,就这么干
1950年5月,政务院批准的《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试行组织条例》和《省、市劳动局暂行组织通则》要求:“各级劳动部门自建立伊↙始,即担负起监督、指导各产业部门和工矿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的任务”,对工矿企业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 1983 设局
赵总说,你们三个一块干
1983年5月,劳动人事部设劳动保护局、矿山安全监察局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
? 1985 设委
赵总说,大事难事你来干
1985年1月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及中华全国总工会组成。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任务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研究、统筹、协调、指导关系全局的重大安全生产问题。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劳动人事部。
? 1988 更名
李总说,换个名
1988年,劳动人事部分开设立劳动部和人事部。劳动部将劳动保护局更名为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局,仍保持矿山安全监察局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
? 1993 撤委
李总说,不要了
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于1993年被撤销。
? 1993 再更名
李总说,我还想换个名
在劳动部设立安全生产管理局、职业安全卫生与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矿山安全监察局。
? 1998 转委
朱总说,换换地方
1998年,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务院决↓定成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原劳动部承担的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矿山安全卫生监察的职能,交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简称国家经贸委)承担。国家经贸委成立安全生产局。
? 1999 增设
朱总说,管住煤
1999年12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成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是国家经贸委管理的负责煤矿安全监察的行政执法机构。与国家煤碳工业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 2001 提格
朱总说,别的也得管
2001年12月,国务院决定成立***生产监督管理∞局,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 2003 复委
朱总说,那谁你还得回来
2003年10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由国家经贸委、公安部、监察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生产监督管理局。
? 2003 独立
温总说,听我的
2003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方案》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全国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煤矿安全监察。
? 2005 再提格
温总说,坐前面来
2005年2月。***生产监督管理局调整为***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升为正◥部级,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单独设立,为副部级,为***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国ㄨ家局。
? 2018 换名升部
李总说:换个名字,凑凑人手,带个“部”字吧
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设立。
将***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务院办公厅的应急管理职责,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职责,民政部的救灾职责,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的水旱灾害防治、农业部的⌒草原防火、国家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中国地震局的震灾应急救援职责以及国家防汛ω 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职责整合,组建应急管理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2018年4月16日上午,应急管理部在北京挂牌
2018年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这意∑ 味着新一轮
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将启动
方案提出
组建应急管理部
不再保留***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受国务院委托
国务委员王勇
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其中
在组建应急管理部的说明中
王勇这样说——
以下为直播实录:
王勇:
(七)组建应急管理部。我国是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为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统一ζ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方案提出,将***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务院办公厅的应急管理职责,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职责,民政部的救灾职责,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的水旱灾害防治、农业部的草原防火、国家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中国地震局的震灾应急救援职责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职责整合,组建应急管理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其主要职责是,组织编制国家应急总体预案和规划,指导各地区Ψ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预案演练。建立灾情报告系统并统一发布灾情,统筹应急力量建设和物资∮储备并在救灾时统一调〒度,组织灾害救助体系建设,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承担国家应对特别重大灾害指挥部工作。指导火灾、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等防治。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
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转制后,与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队伍一并作为综合性常备应急骨干力量,由应急管理部管理,实行专门管理和政策保障,制定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职务职级序列和管理办法,提高职业荣」誉感,保持有生力量和战斗力。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一般性灾害由地方各级政府负责,应急管理部代表中央统一响应支援;发生特别重大灾害时,应急管理部作为指挥部,协助中央指定的负责同志组织应急处置工作,保证政令畅通、指挥有效。应急管理部要处理好防灾和救灾的关系,明确与相关部门和地方各自职◆责分工,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考虑到中国地震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防灾救灾联系紧密,划由应急管理部管理。
不再保留***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简言之,应急管理部主要职责如下~
应急管理部主要职责
组织编制国家应急总体预案和规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预案演练。
建立灾情报告系统并统一发布灾情,统筹应急力量建设和物资储备并在救灾时统一调度,组织灾害救助体系建设,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承担国家应对特别重大灾害指挥部工作。
指导火灾、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等防治。
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化工邦